逸嫻是第一次過母親節,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第一次,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心情。
我娘距離第一次做媽媽已經38年,距離第一次做阿嬤差不多12年,也是不知道什麼樣的心情。
大概近二年,我才覺得自己有二女兒長大的存在感,雖然我待在家已經37年(老天爺!也住太久,而且可能會一直持續),大女兒跟小兒子很早之前就住外頭了,只有我黏在家裡,不管學業跟工作多遠多累,非得回家睡不可,即使搬出去半年就逃回家裡。
後來因為要把九宮格的家人那一欄補齊,也跳脫人生只有工作的宿命跟不理性,所以做的改變如下:跟娘學習煮菜一小下、學習做家事、去幫忙曬被子、去洗廁所、跟娘去北大走路吃早餐、把娘的書法拿去送給大家、發揚光大娘的書法字、幫忙帶小孩跟罵小孩、陪娘出去旅行。
就這樣,我在家裡的女兒個性慢慢出現。第一次做女兒也是挺難的,也是要到了這麼大的時候,才能找出一點邏輯跟對應的模式。
第一次做媽媽的人應該很興奮,很有期待感,然而我相信媽媽很難當很難當很難當,而且雖然很氣又無法把小孩塞回去,但應該也跟做女兒一樣,需要時間適應,這邊多做一點,那邊少做一點的適應彼此的個性,況且每個人的個性都在隨時改變,太難測了。
認真覺得,媽媽跟女兒,只有一次第一次,但可能要花上一輩子找尋當媽跟當女兒的「默契」,這真是一門辛苦的藝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