莉莉叫我不要再寫可可了。
可是可可現在就在我旁邊,一邊唱歌一邊畫畫。我到底為什麼想要紀錄這些對話呢?
或許是我壓根就忘了自己是怎麼長大的,我的記憶總是片段,幼稚園的事情完全忘光,國小大概只記得一個事件,國中只有二、三件事情,我小時候的個性到底是什麼呢?
會畫畫會唱歌嗎?會扭捏不吃早餐嗎?還是會討厭洗澡呢,會偷偷畫牆壁嗎?也是不穿拖鞋到處跑嗎?
我們看著小女孩的生活,就像看著自己一樣,原來人是這樣長大的,原來我們是這樣長大的。
突然的某一天,我們就會一顆顆的刷牙了,突然有一天就被教會坐著洗頭髮了,突然有一天,就規矩的會吃完飯把碗放到洗水槽,突然有一天,就會把毛巾扭乾的,突然有一天,我們就會站著洗頭。
那些現在我們大人習以為常的規矩,在小時候就一點一滴的被建立起來,看來、學來、模仿來。
我很難明說自己的驚恐。可可在半夜擤鼻涕時,拿起衛生紙,先對折擤完鼻涕,再對折,再對折,垂直九十度,心想驚覺這怎麼回事,然而隔天上午,立馬又變成亂七八糟折衛生紙擤鼻子的狀態(我想是半夜被阿嬤附身了)
我們在小孩子的作用力實在是太不知覺了,而我們也可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爸媽在我們身上的作用力其實也非常的大。
「複製」,是上課時討論的議題,我們總是在複製上一代的人,氣息、個性,即使我們多說自己不像,哪裡不同,不可能一樣,絕對不想像他們一樣,然而這都是枉然。
因為我們看著小孩長大的同時,再一次補足了自己的童年,或許是觀察,或許是教育,傳遞的是個人的特質跟氣息,小孩在毫無分辨的能力下吸取了特質,複製跟模仿可能是小孩唯一的方法,要直到真正長大了,有幸成為獨立思考的人,才有可能看出複製的狀態,以及獨立思考出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。
可可現在正翻著尼采很厚的一本書,她數著頁數說,908,1000頁,阿嬤從很遠的地方說:908,怎麼會跳成1000頁呢?而我坐在旁邊,心想,這孩子別把我的書給拆了,而且明明這本書就只有233頁,別鬧了她。
長大,或許就是突然有一天,學了好多規矩跟知識,也突然有一天我們喪失了想像力跟不怕超過規矩的能力,例如在書上畫畫跟牆壁上畫畫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