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8號星:只能在這一站決定,要不要愛 _賈西亞

Dear

收信愉快。

我認識了一個世新的學長,我很想介紹他給你認識,大我幾歲而已但看起來有點年紀(哈),他叫賈西雅,他的自在感渾然天成,罵起髒話來,你有時卻會覺得是種藝術。

先從幾個關鍵字描述他:記者、愛戴粗的金鍊子金戒子,感覺很像出來混的大哥、講話有力、客家人、學佛、婚禮一手包辦、專(濫)情、文筆很好、很會追女孩子、寫書。

他因為很會唸書,考上了北部的世新大學新聞系,於是就從苗栗的鄉下獨自在臺北求學,當時世新是專門培養新聞專業從業人員的地方,求學時就開始接觸新聞記者的行列,這些年下來,看過太多死亡的大場面,從害怕到淡定。

這樣的人該如何下筆描述真是令人苦惱,四面八方的特質混在一起,找不到他的單一面向,這一秒說這個人生、下一秒又說了另外一個人生,原來這些都是他的人生,很懷疑怎麼可以這麼衝突,而在他心中卻是極簡。從他滔滔不絕的話語中,我找不到他對單一事情的熱情或偏執,那些曾經對社會正義、新聞自由的偏執,他也逐漸因為年紀經驗漸長而有了另外一層高度的見解。

不過,終於讓我找到了一個特質。
他的宇宙星星特質,「一個擁有清晰自我概念的人」。

有些時候,我們很容易發現許多人其實不知道自己接下去要做什麼,也不太清楚自己的定位,大多人即使知道自己目前在做什麼,可是大部分並沒有想得很深入,只要再多問深的問題,可能就會搖搖頭說,還沒有想,而學長總能說出一套自己的論調。

我慢慢覺得這可能是我們總是太少思考並組織自己的人生,當我們可以知道自己的原則,更深知自己的使命或是自己的價值時,在選擇現在或任何一條路時,都能有比較清晰的思考邏輯。

而我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他清晰的邏輯,他的記者生涯,確立了他看事情的基準及準則,不願妥協的氣度;他的書寫,讓他的話大聲說,他的多元閱讀(居然看米蘭昆德拉、村上春樹)讓他思考更廣更深,處理衝突事件的理直氣壯是因為他站得穩穩當當。

他說,去年他選擇歸零,離開了十幾年的記者崗位,他不想要扭曲了自己的價值。他把自己的記者經驗寫成了書,裡面充斥著從他眼中看見社會的真相,而這些真相經常是人們看不見以及不敢看的,他書寫是因為有話想說,想說給大家聽,甚至不得不說。

而現在,冒險是他給自己的關鍵詞,勇於歸零。因為朋友鼓勵,決定離開多年熟悉的臺北,要到彰化去重新一個領域,打造一個客家文化創意園區的推手。

勇於歸零,是不是很耳熟的關鍵字呢?

只是我想他口中的歸零並非真的歸零,因為人生是不可能歸零的,人生無法歸零。

這條路走了這麼久,我們從0歲到現在的經驗無不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,曾經經歷過的點點滴滴,我們滿足過的成就感、我們曾經掀開又緊閉起來的傷痛,人生中的許許多多成就及挫敗,甚至一段文字的衝擊,一段難以忘懷沒有結果的戀情…..所有的所有,我們都無法任性的說從頭開始,這樣就太看低在我們身上所經歷的必然性。

勇敢轉個人生方向時,我想我們可以向學長學習,在全新的領域「歸零」開始計算,願意彎下腰,學習未知,可是他一定知道自己的背後有多少後盾跟武器,武器不是用來打架或是捍衛的,而是在這樣的人生選擇中,他早就擁有足夠的力道跟力量,去淡然又積極的面對他選擇的人生路,而接下來的這條路都有意識無意識的累積在人生歷程中,又再次生成為人生的力量。

淡然又積極,如此矛盾的兩個動詞,似乎也說明了他自身衝突的特質,這不也是人生的一種價值觀嗎?不知,我們在交叉路口時,是否都能有這樣的力量呢?

我見到了他流在血液裡的浪漫,在社會的現實衝撞下,還能保持對人如此真誠及真實情感的流露,以及那種「對就對錯就錯」的正義感,我也見到他對於自身的價值觀的確立,看見他對於機緣的謙卑,更見到他文字及人生底下的浪漫。

「時間沒有感情,不斷往前也不斷捨棄,像一列沒有終點疾駛的火車,不知道下一站有誰上車,只能在這一站決定,要不要愛」 – 賈西雅

只能在這一站決定要不要愛的賈西雅,給了我們一種浪漫,知道我們可以不用害怕選擇,即使下一站沒人上車,或許我們有勇氣下車。他也給了我們一種相信自己的力道,即使真的恐懼不安也沒關係,“人生嘛,不就這樣嗎?” 他挑著眉很愛說這句話。

賈西雅,第幾號星星對他而言根本不重要,就是個無可救藥的浪漫正義使者。

TPC_2704bc4f44724204b5b74423a6b6b4b211539920884160407981tfffffff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