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遇上呼吸圖書館之前。
在遇上呼吸圖書館之前,我曾經去心靈工坊上過一門呼吸的課程。在此之前,我從未想過呼吸也會成為一個需要學習的課程,那時工作處在一種身體、心靈都很緊繃狀態,而唯一能讓我放鬆的方式就是把自己與工作拉出一個距離,讓自己多點空間呼吸。
老師除了在課堂上教我們呼吸的重要性,體驗呼吸的循環等,她的一句話讓我到現在還不定時的會想起。她說,在全身緊張緊繃或是生氣的時候,是閉氣,是沒有氧氣的,而當我們察覺到這個狀態時,”只要、只要“給自己一個深呼吸,幾秒的時間,就能讓身心都安定下來,氣出來了,怒也就消失。
從這句話在我生命中出現後,情緒波動起伏很大的我在情緒不穩時,也會大大吸入一口氣,吐出一口氣,而念頭就像是重新洗牌一樣,能夠開始重打。
對呼吸充滿感激的我,那天初春陽光露臉的下午,跟著好友前往令人好奇的「呼吸圖書館」。它位處於師大夜市裡,是由兩位年輕人一起創辦的。原名,會呼吸的圖書館,後因為在設計logo時,設計師因設計之故,將它縮寫成呼吸圖書館,也是現在大家所知的名稱,好記又讓人尋味。
創辦人瑋呈不到30歲,在經歷過大學時期風雲社團人物、創業成功的風光,媒體爭相報導,在年輕時就已經嚐到勝利跟權力的滋味,不滿於大學教育而中斷學業,爸媽的分開也衝擊著他,在綠島監獄服替代役時,見到太多人的故事,更讓他陷入很深的思考。
而我無法好好寫下他的故事,也許是因為有著太多的複雜情緒,許許多多的事件所堆砌出來的人生,因為太滿太多而無從下筆。人是立體的,每一片的碎片都是拼拼湊湊拼出完整的人生,而我們有時只會看見那些細小的碎片,感覺它刺痛著心,卻也忘記再多後退幾步,也許能看見碎片畫出了整個圓。
在他談論自己人生的過程中,有幾件小事觸動了我的心。
很多時候他都提到「很湊巧」。以他的能力,不可能找不到服務業工作,但沒想到一而在的與工作擦身而過,很巧的與朋友相遇,共同討論未來的方向時,12小時內決定想要創一條新的路,很巧的發現了這個小店面,很湊巧的符合自己的需求,許多的巧合,都讓他覺得驚奇。
這讓我想起曾經參加過的電影文藝營,電影評論家曾偉禎老師在課程最後送給我們電影的明信片,她讓我們選自己喜歡的電影。當我選好之後,她在上頭寫下「不是偶然是必然,是機緣並非巧合」。她笑笑的跟我說,這句話要好好的體會。
所以說不定那並不是巧合不是偶然,而是機緣到的必然呢?
第二件事是瑋呈談論到他的書寫。在他找不到答案時就會一直寫一直寫,快速的把心中的念頭給寫下來,他翻著隨身攜帶的筆記本,那裡密密麻麻的文字,載著他的思緒他的人生,也許上面有許多他問出來的人生問題,也有他每次反思過後的解答,解答後又會有接續的問題,然後再次有所解答。生活就是不斷的書寫中調整,在書寫中找出自己的一條路。
但說不定,書寫不是生命中的出口,而是入口呢?
我們會走上某條路,往往都是有蛛絲馬跡的,只在於我們到底能否察覺、能不能意識到。瑋呈在年輕時就獲得極大的成功、掌聲、鎂光燈的照射,閃亮到令他睜不開眼睛。在家庭關係中的曲折,心中沒有歸屬感的他為了找到歸屬,隨著心的走向,讓他找到信仰,讓他找到人生現在的定位。
瑋呈所創辦的呼吸圖書館也是隨時的在找尋定位,找尋是必要之路,不需要立即成功,不需要鎂光燈的照射,我們像是手拿的手電筒,在微弱的燈光下,書寫就是個入口,當我們一直寫一直寫一直寫,就像腳下的路一樣,每寫一字腳下就照到一個踏階,每寫一字,我們就提起腳往前一步,往內心多走了一步。
在遇上呼吸圖書館之後,我發現當我們在人生交叉口時,應該也是憋著氣的,憋著心很難受很難受。這時候我們不需要積極正向力量,不需要安慰,有時旁人的加油聲更顯刺耳,那麼或許我們能記起瑋呈所提到的「呼吸」跟「書寫」這兩件小事。
在呼氣吐氣間,讓清新的空氣進入身體進入心,一本筆記本、一支筆,在思緒混亂之下透過文字釋放吐出,那是種好的循環,讓心不斷放下、找到歸屬的循環。
我依舊玩味著「不是偶然是必然,是機緣並非巧合」這句話,我想這條路非走不可,不過好在的是,呼吸順了,也許路就順了。筆順,心也就順了。
呼吸圖書館 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ivebrary.ts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