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澄微醺

冷清的永康街上,日式居酒屋裡的微黃光影跟冷冬互相吸引。下班後的朋友小聚,暫時褪去了繁重壓力的工作,還有理不清的感情生活。

服務人員送上了冰梅酒,ㄧ個方型矮胖的透明玻璃杯,兩三顆冰塊,以及ㄧ個被竹籤箝制住的青綠梅子,我提起手將杯子朝燈光方向看去,清澄中透明。難怪,有人說梅酒適合女孩子家喝,濃度有18%,它的清徹容易被看透,空氣中瀰漫著清淡酒香,似在傾訴著女孩子的心。

第一次踏進這個店,是你帶我來的,我剛好因為一個勝卷在握的案子被我搞砸而自責不已。

那時的我們似乎處在一種曖昧不明的情形,雖然我那時發誓絕對不走不清不楚路線,因為關係沒有定位清楚,我就會不知道該用什麼態度或表情來相處,不知道說什麼樣的話、做什麼樣的付出比較合理、合禮。

我從不跟你並肩而坐,而是相對,也許因為我心中必須有個界線,我們之間必須要有空間,即使我多希望看見你的側臉的笑容。

只是事情的發展經常不是我能掌控的。我儘量的劃清界限,讓你是你,我是我,而非我們。我只能在生活中把你當成一個很棒的朋友,一起談生活、談工作、談寫作、分享成功的喜悅或是減輕挫敗,只是簡單的讓時光過去,但每次交談都是能量的補充來源。

也許多了靈魂的瞭解,多了那麼多安靜的相伴,我們培養了只有我們懂的默契,但我無法得知是否只有我在認真劃線,還是你心裡早有那條線,是我永遠跨不過的呢?

我總在心中盤算著,誰付出多誰就吃虧,誰比較在意就比較痛苦,克制著自己想要越界的心,故有時退有時進,但我知道只有我一個人在演獨角戲,而且經常慌了手腳,而且應該已經被看透。

這些年,有時覺得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很奇妙,似乎在剛認識的的那ㄧ刻就決定了彼此的關係,不因為人的成長或改變而讓結果變動。

而且人與人之間有最適合的關係。有人適合當蜻蜓點水的朋友,有人適合當知己,連家人也有適合與不適合的,多的是適合當情人但不適合當夫妻的例子。而最適合的關係不容易改變,因為內在本質與彼此的頻率還是不會輕易動搖,早在一認識時就決定了。

除了先天決定之外,還有後天的影響,人慣性的喜歡默默的為對方打了分數,而評分標準永遠拿捏不清,而且比例時高時低。例如,打分數機制個性占30%,穿著占15%、工作能力佔18.5%,做家事佔12%,連笑起來有酒窩也可能大大佔個25%,而初步分數與比重輕易的決定了彼此心中的位置。

年紀漸長,知道打分數是不公平的,我也將紅筆給收了起來,但分數已打或被別人打,很難有機會讓人翻盤或為自己喊冤。

記得那ㄧ天我跟你依舊相對而坐,空氣變得矇矓,你的開朗笑聲以及為我抱不平的心意傳到我的心裡,我特意看不清那條心中刻意劃的界線,心短暫的放肆,我忘記了我幫你打了幾分,我無法察覺我們最適合的關係是什麼。

現在跨過了30,面對關係,我已學著不去猜測,學著跟人並肩而坐。

我跟著朋友們在下班後又進了這家店,知道該珍惜著每次的當下與陪伴,在任何關係中不劃線,讓進退之間更優雅,不用克制也無須偽裝,也學著不過份刻意在彼此間找到適當清徹度及濃度。假如,人與人之間的最佳關係已經在見面時決定,就讓其順其自然走下去。

冰涼的梅酒順著口,輕巧的滑入我的心上,暖活著心。我悄悄發現它在燈光下更顯清澄,濃度剛好,令人微醺。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