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前,我畢了業就開始不務正業,放棄成為公認有前途的工程師,我進了一家剛開幕的咖啡店工作,正確來說這是家可可店。
那時,這裡瀰漫著新的氣息,牆面上白色油漆味還未散去,橫櫃子上陸續擺放著從臺灣及全世界各地蒐集來的馬克杯,有的是年輕設計師的巧手插圖,有的是五彩繽紛的遊樂世界,還有個旋轉木馬印花在上面。馬克杯就像聯合國開會般的聚集,有點吵雜卻讓人感受自由。每位進來的客人朋友們可以依照當天的心情,自由選擇今天想要使用的馬克杯,這項做法讓來的客人都喜歡的不得了。經過這幾年,馬克杯牆早就裝不下了,所以老闆就讓我們員工依照自己的愛好隨時替換。
即使這麼多樣的馬克杯來來去去,但我對一個純白色底,黑白線條的插畫杯子最有感覺。畫面上是一個半長及肩的小女孩,穿著簡單飄逸的原點小洋裝,帶個草帽,輕鬆的坐在草地上,背倚靠著一棵大大的樹,仰望著羽毛雲的天空,她正哼著歌呢!
因為喜歡可可,我才進店裡工作的。可可有很多種煮法,多到我眼花繚亂,學了一種又一種,用可可粉的,用苦巧克力的,隔水加熱….,我總是記住新的做法忘記前一個做法,假裝自己很用功,第一天甚至還勤做筆記,現在連筆記本都不知去何方。
我很喜歡可可的“字型”,有種簡單的不平衡。我討厭巧克力與牙齒的接觸,黏膩感不敢領教,但我卻享受可可流動在唇齒間的濃郁的巧克力香,更喜歡它在馬克杯裡的色調,每次可可端到我面前時,俯瞰它就覺得那是個藝術品,尤其是杯緣與可可相連的圓弧狀,圓滿又甜蜜。
因為可可,我認識了很多朋友。
他是我在可可愛好社團裡認識的朋友,他非常喜歡喝可可,所以一天到晚只要發現有可可的店就會找大家去嘗鮮,他的可可知識非常豐富,味蕾也非常敏銳,能分辨出每杯可可的不同及絕妙之處,在團體中總是最耀眼最受歡迎的那一個,漸漸的因為他的關係,整個團體越來越緊密,可可團從剛開始少少人,變成了十幾個人。但人多了,我卻變得不太自在了,總感覺當初四五個人的可可團有著不同於現在的舒服自在,於是身為最早加入的我卻不知覺的淡出了,漸漸沒了交集,沒了聯繫。
每每看見可可團版上的招團,呼朋引伴,以及他們週週聚集在哪一家很棒的咖啡廳,每個人漾開的笑臉都給了我強烈的失落感。當然,我早可以分辨出這種失落感不過是情緒上的假性失落。我主動的離開與失去,卻又被情緒所擾,聽起來真是個非常不成熟的女人,長到了31歲,對於這樣的情緒即使可以理解包容,卻還是會不知所措。
我跟他很久沒見面了,斷了可可聯繫就像無關的兩個人一樣,我鼓起勇氣打電話給他。他問我最近怎麼消失了,我用一派輕鬆的語調顧左右而言它,沒把這樣的失落說出口,閒聊一陣之後,我問他有沒有空在營業時間前來店裡敘敘舊,他沒有拒絕但也沒有很雀躍的樣子,聽到這樣的回應,失落感再度侵襲著我,依舊手足無措。
陰雨濛濛的上午,微涼很舒服。
遠遠的我就看到他了,他穿著白色的nike t-shirt,深藍色的休閒短褲,帶了個鴨舌帽,有著來見老朋友的輕鬆心情,他推開咖啡廳的透明門進來,我對他揮了揮手。在閒聊時,我有點分神,我沒聽見我們的對話,沒感覺到我們的朋友情誼,我移了點心思著想著,彼此曾經如此熟悉卻很陌生,為甚麼只要沒了可可的話題,我們就好像曾經不存在的朋友。要怎樣的理由才能持續是朋友?還是一切都是我的多想?
“妳怎麼突然把我叫出來?”(為甚麼你用“叫出來”這個字)
“因為我想煮可可!我最近有練習喔!” 我說。
我走向吧檯,用小鐵鍋煮了點水,再用個小鋼杯把70%的苦巧克力給丟了進去,一個,兩個,三個一起丟,沒有細緻溫和的動作,有著是輕快又自在心情,反正一定不好喝。熱水傳遞了溫度到小鋼杯,小鋼杯傳遞熱度到巧克力了,漸漸的三角形的巧克力塊少了一個角,倒向一邊,我默數著,不到幾秒,幾乎見不到巧克力的行蹤,它變了個模樣,逐漸融化成巧克力漿。
空氣中就靜靜的等待著,沒有語言。
我拿著攪拌棒攪著攪著,確保所有的巧克力碎屑都溶解了。我走向冰箱去打開門,一陣了冰涼拂上臉,一解在爐火前的燥熱,我拿出了牛奶,把它沿著邊緣加入了融化成巧克力漿的鋼杯裡,它們剛開始格格不入,慢慢的因攪拌互相侵入了對方的領地。深咖啡色加上全白的牛奶變成了我心目中的可可色,然後再讓它加入一滴點蜂蜜,一點點甜甜的就好。
“挑一個喜歡的杯子吧!都可以!”
他挑了一個純白底,幾何現線條,很正方的杯子,那是老闆從美國舊市集裡找到的,很多客人都覺得那很有個人風格。它剛好與我最喜歡杯子位在同個方向,當他拿的時候,我以為他會挑到我喜歡的那個杯子,心差點停了一拍。我也拿了自己的杯子,那個女孩子在樹下仰望著天空,哼著歌。
可可,在溫度下滾出了好多個小小氣泡,關了火,兩個杯子就這樣倒入了我第一次煮給他的可可,我喝了一口,似乎挺不賴的。我問他好喝嗎?他說,好苦,牛奶跟蜂蜜都不夠多。
我看著他喝可可的樣子,我想也許沒辦法再有機會跟他說可可或其他的話題了,但至少那天濃郁的可可分子飄散在空氣分子中,可可與杯緣有著我最愛的圓滿的連結。
(只是想為你煮杯可可而已,就這麼簡單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