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哥旅行前的內心小劇場

IMG_8842

也不知道是不是遺傳的原因,每年的出國計劃通常都是日本、日本、還是日本。不管自助還是跟團,旅行對我而言是輕鬆簡單,沒有負擔。而我也看見了自己的侷限,喜歡在原有的地方轉圈,所以去年發誓絕對今年不要再去日本,輾轉輾轉不知為何就選定了吳哥窟。

沒想到吳哥窟選定之後,最大的考驗就是體力跟相機了。這兩樣東西,我大概幾年沒用了,所以在出發前一邊擔憂著,一邊做一些努力。

在決定機票的九月上旬,也剛好朋友建議我去臺北大學健走,在算算自己的斤兩之後,決定早上起床運動30分鐘到1小時,然後回家梳洗上班,而現在的時間正好,秋天天氣都很不錯,從九月起到只有幾天下雨,而我在天尚未亮時起床,天微亮時出發,帶著手機,聽著對岸大陸的音樂台,開始健走。

健走姿勢正確,時間正好,天氣正好,回來後還能精神奕奕的上班,覺得真是心情好的不得了,而我邊走就開始拍照,或許是因為太久沒有拍到讓我真心喜歡的照片,也忘記了細看生活周遭的感覺,這陣子,我練習抬著頭看天看樹看雲,看著臺北大學的建築與藍天的配對,看著一群跟我一樣運動的阿公阿嬤們,時不時得超過我。

攝影眼早就關起來很久了,不只是眼,反而是身體,身體對周遭的空氣、溫度、顏色、聲音的敏感度,這些都是創作的基本,內心的感覺就是出發點,而我因為工作忙碌,對於生活美的事物也比較沒什麼感覺。

但是我覺得敏感度是可以訓練的,它只是藏起來了,透過動來動去、透過想來想去,透過拍一下看一下,終究會把感覺慢慢找回來,就像文字一樣,它會慢慢跟上你的心。

內心的劇場有很多種,「對吳哥窟沒有感覺」就是上演之一。很多人從吳哥回來說,每天都看石頭,都在走路很累,這跟我的旅行習慣不同,我喜歡走走停停,喜歡東看西看,不一定要感動,但至少要有感覺,又因為沒什麼耐心,要我看著無生命的石頭,著實的困難很多,但擔憂真的是原地打轉,對實際沒什麼建樹啊!

一個月後,體力逐漸找回來、感覺也默默的跟上。

再來就是要帶什麼相機了。要帶單眼還是類單眼,還是就帶手機就好,沒想到這個話題也困擾了我好幾天。朋友說「你帶單眼會後悔,很重」,甚至借我小相機;直到姐姐說「一定要帶,不然去幹嘛」;好姐妹說「帶上心,相機只是工具」,另一個朋友說「重要的不是相機多高檔,而是相機的意境加上妳的文筆」,順便推坑推向古董相機。

在打包行李時,我內心響起了一句「但我不帶單眼一定也會後悔」,既然帶或不帶都會後悔,那個就帶上吧!於是, 身體準備好,心也帶上了,就往吳哥出發。

發表迴響